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开启者蕾切尔·卡森女士在《寂静的春天》一书中,不无忧虑地说:“现代人的舒适生活,正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之上,须知无节制地索取、低效利用能源、浪费资源、任意排放等,都可能使世界陷入可怕的‘寂静的春天’。”
在践行环保理念的道路上,垃圾分类被认为是最基础的起点,但是这项事业远没有它看上去的那么简单。深圳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,2000年作为我国设置的8座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,2012年深圳本土网站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,仅有16%的网友认为非常了解垃圾分类—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人们愈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。
十余年间,深圳市政府在机制引导上花费工夫并不小,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。因为民众的垃圾分类的习惯,是政府、社区、民间组织及家庭、个人等多方合作的结果。
在这方面,日本作为世界环保意识最高的国家,做出了很好的示范。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全国的垃圾分类,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。在日本,政府不断完善有关垃圾处理的法律体系,企业也十分注重研发新的垃圾处理技术,最重要的是,民众的环保意识更是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。日本人从孩童时期就会受到垃圾分类的教育,不仅有父母的言传身教,还有学校和社会的教育。违反者要付出极高的名誉代价和金钱代价。在东京这座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,街道上看不到垃圾桶,但是每个家庭有多达七八个分类垃圾桶,分类细琐而严格,以一支女士口红为例,口红的塑料外壳属于塑料类垃圾,口红管的金属属于金属类垃圾,而残余的口红则属于可燃类垃圾。
“一名巧手带动一户家庭,一户家庭影响一个社区,各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共同参与”“家有巧手 乐活宝安”——宝安区垃圾减量分类家庭巧手评选活动,就是基于这种以潜移默化来移风易俗的想法,期望通过活动的带动,将垃圾分类的理念,注入到整个社区生活不断循环的血脉里,让它成为流动在宝安人血液里的一种习惯,让更多人拥有条件反射式的分类能力。
虽然深知一两场活动,不足以达到目标,但是我们信奉从我做起的个体力量,随着更多的行动、更多的关注,更多的人会愿意带着勇敢和担当,背起这份“绿色责任”,走上环保这条艰难但通向希望的道路。
~~~~~~
(来源 :宝安日报)